期刊简介

               《中医药文化》由原《医古文知识》改名而来,从2006年起出版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学术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以中国文史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等为主要内容,探求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交流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发扬中医医德伦理,传播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鉴赏水准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国内唯一一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2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71/R

邮发代号: 4-44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药文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药文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中医药文化杂志2014年第3期文章
  • 写在《中医药文化》创刊30周年之际

    文化一词,内涵十分广泛,从文学、艺术到个人修养,从图书、考古到民俗、宗教,都是文化.任何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方式,文化的形成融合了这一民族或地区方方面面的生活现象和行为特征,故认知与研究某一学科的内涵,离不开其所属的文化背景.......

    作者:张智强 刊期: 2014- 03

  • 在《医古文知识》基地上升起中医药文化旗帜——承上启下10年缘兼深切缅怀老社长王若水

    面对《约稿——纪念创刊30周年》,脑海中即刻闪现老社长王若水老师.不知不觉间,他已作古4年了.岁月的流逝,淡薄不了他对《中医药文化》的贡献.《中医药文化》创刊30周年,我与之正好亲密接触在那中间的10年.1993年初,分管校领导将《医古文知识》划归由本社编辑出版.这样,上海中医药杂志社就有了《上海中医药杂志》《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学报》和《医古文知识》三种期刊.记得当时医古文教研所的......

    作者:任丽娟 刊期: 2014- 03

  • 好一个中医文化之梦——我的编辑之路

    在我的潜意识中,比较注重以往的文化历史,觉得我们先人有着十分灿烂的文化,古代圣贤深邃的哲思令我神往.我总觉得古人在艺术上的旨趣是令现代人难以企及的,譬如《诗经》抒发着人真实的情感,唐诗的艺术之美在后代漫长的岁月里也无法超越,其他如周密的礼仪文化以及丰富的物质文化,都大有研究的境地,必须有人加以整理,继而融入现代文化之中.......

    作者:星桥 刊期: 2014- 03

  • 与《中医药文化》近30年的文字情缘

    人这一生黄金时段约略30年吧,不觉间,我与《中医药文化》的文字情缘也近这个数了.《中医药文化》的前身《医古文知识》创办之初,老友王新华即与其事,邀我写稿.我便将先前与华东师大戴家祥先生探讨音韵的旧稿稍加整理,形成《见匣两母古通说》.文章刊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从此开始了与杂志的情缘.由新华兄的介绍,与当时的负责者之一葛德宏先生也成朋友.......

    作者:王礼贤 刊期: 2014- 03

  • 风雨卅载寄深情——写在《中医药文化》创刊30周年

    《医古文知识》是《中医药文化》的前身,创刊于1984年.每当看到32开的小册子《医古文知识》,一幕幕当年的情景便涌现在我眼前.当时《医古文知识》是内部发行,组稿、审稿、校对、排版、发行,什么事都得自己动手.难忘在零陵路530号上海中医学院医古文教研室里,老中青教师和研究生们围着办公桌拼成的长桌,桌上堆放着刚从印刷厂送来的带着油墨香味的《医古文知识》,有的开信封,写订阅者的姓名、地址,有的将一本本《......

    作者:张如青 刊期: 2014- 03

  • “医古文”与医学史

    《中医药文化》是两岸中医学界为重要的学术期刊之一,在台湾有不少的读者群.这份刊物的前身是《医古文知识》,借用钱超尘先生的话,医古文的修养是“一个合格的中医工作者,应该具备阅读古籍的能力,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以继承发扬祖国医学”[1].因此,“医古文”不只是与中医有关的古文献,而是更广泛的阅读、应用各种古籍,足以会心雅契;也不只是“小学”训诂、也包括思想、文化等.......

    作者:李建民 刊期: 2014- 03

  • 回顾办刊三件事

    一、办刊早年成长路30年前,全国唯一的《医古文知识》杂志,由中华中医学会医古文研究会、上海中医学院联合主办.时任上海中医学院医古文教研室主任的段逸山教授,凭借一室之力,完成了首期组稿、编排工作,《医古文知识》杂志创刊号于1984年面世.为何要办这本杂志?1981年5月,百余名医古文同仁在黄山召开大会,宣告中华中医学会医古文研究会成立.会议期间,首度展示了学者们撰写的中医药文献学术成果,交流在医古文......

    作者:葛德宏 刊期: 2014- 03

  • 记忆中的创刊背景——祝贺《中医药文化》创刊30周年

    岁月的流逝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从《医古文知识》到《中医药文化》,度过了30年从探索、发展到日臻成熟的历程.30年间,杂志融合百家精华,不断出现精品力作,在中华文化的恢宏画卷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医药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分享成功带给人们喜悦的时候,我们深深怀念任应秋老师和金寿山老院长等老一辈专家给予杂志的支持和辅佐,十分感谢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古文老师的无私奉献,编辑部历任正副主编、编辑的默......

    作者:刘振民 刊期: 2014- 03

  • 继前徽而远绍来隽彦于今贤——《中医药文化》我难忘难弃的挚爱

    人生三十而立,而立之年是人生由稚气进入了成熟,标志着成熟和稳健,既能独立思考,又有独立见解,有主见,有胆识,有魄力,不因外界乱花渐欲迷人眼,转移方向和目标.这是人生的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医药文化》杂志经过30年的努力打拼,由一本32开本的季刊转型发展为一本16开的双月刊,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一个全新的提升.我与《中医药文化》杂志接触亲密,亲眼见证了这一发展.......

    作者:楼绍来 刊期: 2014- 03

  • 中国文化的生生之学

    通过深入辨析中医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中医学“生生之学”内涵,强调中医学不仅是某一个专业的医学理论,而是一个整体文化体系.......

    作者:楼宇烈 刊期: 2014-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