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文化》由原《医古文知识》改名而来,从2006年起出版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学术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以中国文史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等为主要内容,探求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交流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发扬中医医德伦理,传播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鉴赏水准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国内唯一一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2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71/R

邮发代号: 4-44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药文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药文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中医药文化杂志2012年第1期文章
  • 唐宋时期敦煌地区药酒文化探析

    敦煌文书提供了大量的药酒方剂,对这些方剂的系统梳理和分析,可以见证唐宋时期药酒发展状况,以引起民众对敦煌医药文献及民族特色文化的关注,从而促进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

    作者:僧海霞 刊期: 2012- 01

  •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在朝鲜的流传与影响

    北宋徽宗政和年间成书的《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是中国本草类药书修撰的高峰,此书后又经增补,成《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于金元时期刊于北方的刻书中心平阳.《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流传到朝鲜半岛后,又以活字排版翻印.朝鲜活字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也是中朝文化交流的具体体现,促进了朝鲜医学的发展.......

    作者:姚大勇 刊期: 2012- 01

  • 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医学情怀

    在中医学的发展历程中,有无数的大家,用他们的智慧推动着中医学术的前进.在近代,一位革命家,又是近代国学宗师,还被称为中医学问之大家,他也是中医学术的坚定支持者,中医改革的先行者,中医教育的倡导者,他以其特殊的身份为中医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就是章太炎.从太炎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了古老中医学独特的魅力,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国学大师的医学情怀.......

    作者:段晓华 刊期: 2012- 01

  • 我国古代雅乐的社会及养生价值浅识

    黄帝、尧、舜、夏、商、周时期宫廷雅乐代表即“六乐”已经形成,雅乐作为宫廷乐舞的主体部分,首先强调的是它作为礼的一部分所发挥的政治作用,雅乐的艺术形式是遵照礼的规范性而建立起来的,而围绕宫廷雅乐展开的相关文献追述表明,其也是古代君子雅士自觉地追求道德情操升华的外在表现.......

    作者:胡正刚 刊期: 2012- 01

  • 庆幸与傅维康教授结交数十年——兼评傅维康教授新增订版《医药文化随笔》

    我原来在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医古文,后于1974年调到湖南中医学院(今湖南中医药大学)工作.鉴于当时院里缺乏医史师资,我在主讲医古文的同时,又兼授中国医学史,后来却以讲授医史课为主要职责了.虽说文史不分家,但毕竟在医史教学方面是个新兵,亟待取经学习和充实提高.......

    作者:周贻谋 刊期: 2012- 01

  • 杏林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一千多年来,“杏林”一词已成为中华传统医学的代名词.人们可以从民间传说、董奉及历代医家的道德实践和文人百姓的赞誉中去认知和把握杏林文化的本质内涵:仁、和、精、诚.弘扬杏林文化,可改善医德医风,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丰富庐山文化研究.......

    作者:舒长兴;冯模健;陈辉 刊期: 2012- 01

  • 论中国传统养生法的“简易”特点

    中国传统养生法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简易”特点,具体表现在原则简单,操作简便以及简易中蕴含深刻.反观当前推行的传统养生法,似乎与“简易”的特点渐行渐远.为此,有必要重温经典,领悟传统养生法的真谛.......

    作者:李小青 刊期: 2012- 01

  • 勤于思索贵于精专——胡永盛先生谈行医治学

    回顾胡永盛先生的学医生涯,发掘其临床、教学及养生思想,感受其中医药学思想的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及其对生命、对中医的感悟,其中多有令人启发之处,对后学有参考借鉴价值.......

    作者:李海英;张冬梅;王亮 刊期: 2012- 01

  • 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认为对于学术流派的划分与研究,应以方便临床医技经验、学术观点的深入研究与交流为终目的;尽管目前分类标准不一,但是应坚持一个划分原则,即以自然形成的学术共同点为主线,结合时空、学术背景等因素,立足于同一层面,从某一个角度进行归类.......

    作者:朱音 刊期: 2012- 01

  • 古人名号漫议

    漫议古人名、字、号的由来与关联,名号与特长,名字的节略、称“某”与假借.......

    作者:段逸山 刊期: 201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