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文化》由原《医古文知识》改名而来,从2006年起出版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学术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以中国文史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等为主要内容,探求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交流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发扬中医医德伦理,传播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鉴赏水准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国内唯一一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2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71/R
邮发代号: 4-44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医药文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斯人已去 德业永存——纪念知音文化人王若水先生
他已远去,择在寒风萧瑟的冬日,他带去了安祥、带去了无穷无尽的向往.安祥,是他多年思索修炼的结果;向往,是他永远对真善美的追求.......
作者:星桥 刊期: 2010- 02
-
高等中医教育应重视中医思维方法的培养
中医思维方法决定着中医学理论的构建和发展方向,掌握中医思维方法,是学习和理解中医学基本理论的门径和钥匙,是深入研究中医学的必要手段.中医高等教育应重视学习文、史、哲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加深学生对中医思维方法的理解.从中医典籍中学习中医临床的思维方法,从临床实践中掌握中医思维方法.......
作者:赵宗辽 刊期: 2010- 02
-
宋以前儒医发展之历史沿革
从汉至唐宋,伴随着文化的鼎盛和政治制度的成熟,儒医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文化现象逐渐成为中医学乃至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对后世医学发展和医家队伍的建设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梳理这一段儒医发展的历史对认识中医学发展脉络很有帮助,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中医学,并为当今医疗实践提供借鉴和帮助.......
作者:郭殿彬;潘海强;杨涛 刊期: 2010- 02
-
五行学说中的人生五境界
对于五行学说,现代人把它归为朴素的哲学.这种认识在人的境界中并没有错,因为人们也确实能从五行学说展示中对五行有所认识.人生五境界:为民如木,蕴至淳之风,养清明,守自然冲和!此第一境也.为商如土,秉至诚之性,除虚妄,涤六合尘垢!此第二境也.为政如水,修至情之德,执公器,存天地浩气!此第三境也.为人如火,拥至热之情,讲诚信,助他人为乐!此第四境也.为事如金,承江河之阔,勿烦躁,载人间良心!此第五境也.......
作者:董飞侠 刊期: 2010- 02
-
关于中医药文化产品设计的构想
中医药文化产品的设计开发,应当把握文化,经济、社会、工艺、知识产权等诸多方面的要素,同时在具体设计中又可分门别类地加以创意构想,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系列;当然,作为新生事物,这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但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作者:李文彦 刊期: 2010- 02
-
竹头木屑
有的老年人舍不得丢掉一些琐碎的物品,哪怕一段绳,一片纸,以备不时之需.有时这些小东西倒真能派上大用场.就拿竹头与木屑来说,可谓微之又微、贱之又贱了,却对兵家、医家都发挥过相当作用.......
作者:段逸山 刊期: 2010- 02
-
医学史上早的医案
医生为病家诊冶,少不了要写份医案,记下病证、病因、病情变化及治疗情况之类.就此而言,甲骨卜辞不仅记录了一些特殊的病名术语,对有关疾病的问卜也可被看作我国医学史上的早医案.......
作者:王礼贤 刊期: 2010- 02
-
归兮
......
作者: 刊期: 2010- 02
-
曹操与气功养生术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155-220),与气功养生术之间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作者:计光辅 刊期: 2010- 02
-
《伤寒论》六朝传本考——伤寒大家章太炎(二)
在经典医学著作中,文本传承错节盘根乱如紊丝者,莫若.章太炎先生通过正史目录、私家目录,将十五卷梳理得传承有序,端绪分明,条分缕析,纲举目张,并考清以下重要问题.......
作者:钱超尘 刊期: 2010- 02
动态资讯
- 1 人生三件事:立德、立功、立言
- 2 本有其字 依声托义--通假字举要
- 3 浅论仁和寺本《太素》的俗字研究方法
- 4 医学骈文的艺术美
- 5 《达生编》与中医产科
- 6 万全《养生四要》评介
- 7 “丹溪学派”医学文化内涵探析
- 8 《易经》与“藏象学说”
- 9 苏合香考
- 10 文化、哲学:中医学发展的两翼
- 11 减字木兰花词二首——丁酉年春节与张灿玾教授唱和
- 12 王勃与《难经》
- 13 简帛医书整理研究的集成之作——《简帛医药文献校释》评析
- 14 末代皇帝与中医药
- 15 《本草纲目·释名》“黄耆”诸名解读
- 16 皇甫谧《甲乙经》释文考略
- 17 清代名医王九峰名、字及门人考
- 18 近代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宝库——《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第一辑出版
- 19 学中医药典籍必当“善入善出”
- 20 忆裘老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