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文化》由原《医古文知识》改名而来,从2006年起出版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学术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以中国文史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等为主要内容,探求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交流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发扬中医医德伦理,传播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鉴赏水准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国内唯一一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2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71/R

邮发代号: 4-44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药文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药文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中医药文化杂志2005年第1期文章
  • 革故鼎新裕后人--记名医吴涵秋

    阐述吴涵秋在举办医校和诊所时锐意改革之举及其令时人瞩目的医学成就,披露人所未知的近代中医史料.......

    作者:楼绍来 刊期: 2005- 01

  • 中医文化学术会有感

    人月圆浦东会友甲申初夏,应邀赴会沪上,幸会故友,席间,举杯畅叙,信可乐也,特寄此调以识.数来多少江南事,回首梦依稀.当年壮志,今朝华发,意惹情痴.浦东新宴,良朋再会,杏苑佳期.杯觥交错,衷怀畅叙,人谊天时.......

    作者:张灿玾 刊期: 2005- 01

  • 古代天文与中医学

    每当夜晚,仰望夜空,见皓月当空,繁星点点,叹宇宙无穷,天地广博.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亦非今之天下.今人以高科技之物观今之天下,而古人以肉眼观古之天下,天道尚变,然其有规律可循,古人的规律沿用至今,足可见我古天文之先进.......

    作者:陈舒筠 刊期: 2005- 01

  • 商务版《卫生宝鉴》文字句读校误举隅

    分析在校勘商务版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疏漏,以见古医籍整理的必要性......

    作者:叶磊 刊期: 2005- 01

  • 古籍通检史略

    通检发轫于先秦、前汉.明代与是我国现存早的比较规范化的通检.与医药相关的有清初,系的方剂索引.重申规范化通检的四个基本要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了周遍性的字词通检.中医经典著作的通检,尚为数寥寥,且多是句子索引,而缺乏周遍性的字词通检.......

    作者:段逸山 刊期: 2005- 01

  • 杨绍伊先生《考次汤液经序》

    [前记]前年,在本刊登出一文中提到杨绍伊先生曾就张仲景医书考证出原书,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作者:李鼎 刊期: 2005- 01

  •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隆重开馆

    上海中医药大学于2004年12月18日隆重举行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开馆仪式.......

    作者:吴佐忻 刊期: 2005- 01

  • 汉语言文字与中医药学的审美思维

    中医药学作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代表性科学技术,以独特的疗效和别具风格的理论思维在世界科学科技之林突显出诱人的魅力.与西方医药科技相比较,中医药学更显示了其理论思维的审美智慧.因此,从语言文字角度,揭示中医药学创造性活动中的审美思维特征,对于深刻认识中医药学的特质,使之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为国际学术界和社会公众所认同,这将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作者:殷平善 刊期: 2005- 01

  • 八十年旧案求破--恽铁樵医案介绍

    在本刊2004年第四期中,我以特别喜悦的心情读到狄忍安的文章.我之所以感到特别喜悦,是由1956年我从浙医二院外科被选送到部办的首届上海西医脱产学习中医研究班时,教务主任章巨膺就是恽氏的高足.我喜欢文史,常在图书馆里乱翻,发现恽氏竟是文、医并臻极致的泰斗.半世纪后,见到恽氏的乡人为他撰传,自是十分高兴.......

    作者:林乾良 刊期: 2005- 01

  • 录有秘方的《胡庆余堂丸散膏丹全集》记

    特殊的机遇,使我接触到一本26×15.2×2立方厘米大小的珍本.木版本的本无稀罕之处,因为它虽然成书于光绪三年(1877),却仅仅是胡庆余堂中成药的商业广告性介绍而已.珍贵的是在每一中成药介绍上面,如眉批样抄录有这种中成药的秘方.......

    作者:于仲经 刊期: 2005-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