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文化》由原《医古文知识》改名而来,从2006年起出版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学术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以中国文史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等为主要内容,探求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交流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发扬中医医德伦理,传播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鉴赏水准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国内唯一一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2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71/R

邮发代号: 4-44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药文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药文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中医药文化杂志2016年第6期文章
  • 医文并茂 德泽后世——纪念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文献目录学家李茂如先生百年诞辰

    李茂如先生是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文献目录学家,著有《历代史志书目著录医籍汇考》《医籍叙录集》.李老是京城老药铺鹤年堂“茂”字辈传人,汪逢春主办“北京中药讲习所”的高材生,萧龙友弟子赵树屏入室弟子,为新中国山西省中医药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先生一生颠沛流离,不仅矢志医理、文献研究,还坚持方脉、针灸临证.先生殁后,手稿、札记、卡片、信件、处方、手绘图表、制作仪器、批点图书等学术资料悉数捐赠北京中医药大学......

    作者:邱浩 刊期: 2016- 06

  • 龙砂医家缪问注解《三因司天方》探析

    《三因司天方》是清代龙砂医家缪问将同乡名医姜体乾所藏之宋版陈无择《三因方》加以书论而成.从缪问的注解出发,通过撄城自守与围魏救赵两则典故,联想分析治病过程中的组方、用药,解析《三因司天方》中治病思想与治军思想的相通之处有助于理解中医五运六气学说.......

    作者:陆睿沁;陈冰俊;顾植山;陶国水;陆曙 刊期: 2016- 06

  • 钱学森中医现代化思想探析

    20世纪80年代初,钱学森先生相继提出系统科学、思维科学等科学思想体系,其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钱学森先生在构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从事和组织系统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医的一系列看法.从中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性及系统科学的建立、现代哲学科学语言的指导等几方面介绍钱学森的中医现代化思想,梳理钱学森的讲话与书信以及对中医独特的思想理论观点,阐述中医现代化是医学发......

    作者:王磊 刊期: 2016- 06

  • 宋大仁《中国药史四杰图》题跋解析

    宋大仁《中国药史四杰图》是一套融医史考古、书画艺术、诗词文艺于一体的经典画作.通过简要介绍该套医药书画的作者、创作时间、创作内容、艺术风格和流传情况等.结合对画上题跋文字的注解,重点介绍陶弘景、苏敬、唐慎微、李时珍四位伟大医药学家的事迹、著作、学术贡献和治学精神.......

    作者:薛暖珠 刊期: 2016- 06

  • 中医视野下的古代面相观

    面相术,即相人术,与相地形、相宅墓、相六畜、相器物等同属于古代形法学.以《四库全书》中子部术数类相书《太清神鉴》《玉管照神局》《月波洞中记》《人伦大统赋》等面相资料为主,与中医学对比研究,从五行学说、神气形等基础理论方面论述了面相术与中医学的异同,探究面相术形成的理论根据和实用的合理性.......

    作者:荆丽娟;梁尚华 刊期: 2016- 06

  • 香囊的社会文化史——基于“礼制”与“民俗”视角的考察

    香囊作为一种极具中国传统艺术文化表现特色的物品,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和历史风情.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外在形制、材料到内在的蕴涵、象征,逐渐由简至繁.研究发现,香囊形制多样,制作材料丰富,从布帛到金银不等;其因内含物品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用,内置药物、香料等可做治病、熏香、辟邪之用.作为礼制之一部分的香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视为特定阶层身份、地位的象征.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上层社会使用的香囊......

    作者:崔军锋;张建新 刊期: 2016- 06

  • 唐代涉医判文与社会医事

    在以往的中国古代医事活动研究中,学人多着意于挖掘政府在医政机构设置、医药法规制定等方面的进步与成就,对实际社会医事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冲突关注相对较少.而这些问题却是真实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医学整体发展情况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唐代的涉医判文既记载了当时与医事相关之争端的司法裁决结果,又反映出其书写者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和看法.自《全唐文》中辑录出与医事相关的判文62条,并根据这些判文的主题与内容将......

    作者:王思璀;程伟 刊期: 2016- 06

  • 《素问·宝命全形论》针刺词语考辨举隅

    《黄帝内经》有较多篇章论述针刺之理与法、针刺之道与术.因为去今已远、专业性强等原因,针刺篇章中很多词语较难理解.从秦汉时期的历史文化语境出发,对比《黄帝内经》与《太素》异文,综合考辨,认为“匀”为“句”之形误,意为目动.《素问·宝命全形论》之“针耀而匀”,当为“针耀而旬”,也即《太素》之“针耀而眴”.“静意视义”之“义”为目标义.“是谓冥冥”之“冥冥”指代道.“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

    作者:袁开惠;张亭立;刘庆宇 刊期: 2016- 06

  • 老官山汉墓医简中的色诊内容初探

    老官山汉墓医简中临床诊治内容十分丰富,已初步形成了系统的疾病诊治体系,后世望诊内容可在其中找到源头.该汉墓医简中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是“同色相乘”的望诊理论描述,但“同色相乘”的理论在后世医学文献中保留较少,给理解这一望诊方法的理论及实践带来许多困惑.本文在对老官山出土医简中望色内容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后世医家的相关论述,力求弄清“同色相乘”所表达的含义,为理解“同色相乘”的内涵提供参考.......

    作者:刘小梅;李继明 刊期: 2016-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