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文化》由原《医古文知识》改名而来,从2006年起出版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学术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以中国文史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等为主要内容,探求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交流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发扬中医医德伦理,传播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鉴赏水准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国内唯一一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2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71/R
邮发代号: 4-44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医药文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行气铭》古文字研究
结合时代背景战国玉杖首《行气铭》铭文从字形字义上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其含义,并为《行气铭》时代确定提供佐证.......
作者:孙启明 刊期: 2001- 04
-
2000年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专业医古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词的演变中,属于词义缩小的是A.江B.菜C.删D.汤2.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是A.之B.其C.彼D.他......
作者: 刊期: 2001- 04
-
神韵飞动熠熠其华--中医图书的装帧与封面设计
图书是知识的载体,是一种包含精神内容的物质形态,中医书籍则是祖国医学的知识载体.在中医走向世界的时代,中医书籍是向社会展现博大精深中医内容的重要窗口,于是中医书籍的装帧质量尤显重要,既需与书籍内容相配,又要突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在百花齐放的书丛中一展风采.......
作者:王磊 刊期: 2001- 04
-
居延汉简医、药、伤、病简文整理研究报告
1930年4月,中国与瑞典联合的科学考察团在中国额济纳河两岸及黑城南的卅井塞,发现居延汉简一万余枚.1973年至1974年夏秋,由甘肃省博物馆等单位组成的居延考古队,又在甲渠候官(破城子)、甲渠塞第四隧和肩水金关新发掘居延汉简近两万枚.这些遗简是我国汉代张掖郡居延与肩水两都尉的行政文书档案,其中有一些与医、药、伤、病有关的简文,是研究汉代医药卫生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作者:李戎 刊期: 2001- 04
-
剖章析句融会贯通--篇章分析举要
剖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是古代医书注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命名含义的分析、内容提要的阐述、前后联系的说明、参见线索的提示等.利用前人注释中有关篇章结构分析的成果,对于理解原文的内容要旨具有启迪作用.......
作者:段逸山 刊期: 2001- 04
-
直面人生看中医——鲁迅的中医观探析
说起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总是与他的中国新文学奠基之作《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等联系起来,又与他的《我的父亲》[1]里所写到父亲的病死,以及与病与死有关的人和事、医疗过程等联系起来.鲁迅先生在后文中显然表述了对中医的不满,但我们不应该割裂地和静止地看待鲁迅,而应该研究他对中医认识的总过程.......
作者:施鸣捷;楼绍来 刊期: 2001- 04
-
从陈高由儒转医看宋代的儒医现象
分析陈高作为宋代经学博士转而从事医学管理的经历,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医学的重视,这使医理发展有了新的突破.这一史实对于进一步理解医学与哲学的关系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似珍 刊期: 2001- 04
-
石幼山医案赏析
石幼山(1910-1981),原名瑞珣,字熙伯,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随父晓山研习伤、针、外科,学有所长.1929年起临诊,与胞兄石筱山共设诊所.此后,复求教于岳父张杏荪(善治外感热病和内科杂症,用药以轻灵见长).石氏秉承伤科家传,又博取各家之长.......
作者:杨奕望 刊期: 2001- 04
动态资讯
- 1 王肯堂的书法艺术成就
- 2 对编写《医古文》新教材的几点思考
- 3 古诗中的养生之道
- 4 藏于日本的朝日医家笔谈(上)
- 5 程门雪医学知与行
- 6 承家学代有创新遵祖训仁心活人——名医郑惠伯治学“五字经”
- 7 针灸学精诚大医:邵经明教授
- 8 清末状元张謇涉医诗文
- 9 谁道容颜无再少——漫谈中医驻颜术
- 10 清代医学教育形式举要
- 11 山东省2000年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等级考试医古文(C级)试题及参考答案(续)
- 12 古代医家名、字、号中的“玉文化”
- 13 继承大师精神开拓中医事业
- 14 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 15 古代饮食卫生谈--读书札记之五
- 16 山东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医古文试卷及答案
- 17 忆裘老二三事
- 18 “医政”背景下近代中医教育变革及其困境
- 19 医文并茂 德泽后世——纪念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文献目录学家李茂如先生百年诞辰
- 20 在《医古文知识》基地上升起中医药文化旗帜——承上启下10年缘兼深切缅怀老社长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