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文化》由原《医古文知识》改名而来,从2006年起出版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学术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以中国文史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等为主要内容,探求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交流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发扬中医医德伦理,传播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鉴赏水准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国内唯一一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2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71/R

邮发代号: 4-44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药文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药文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中医药文化杂志2008年第6期文章
  • 敦煌残卷S.079碎片与仲景关系考

    旨在探讨敦煌残卷S.079碎片与张仲景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过与中记载的比较,确认该碎片内容当源自仲景著作.......

    作者:梁永宣 刊期: 2008- 06

  • 《辅行诀》抄本寻踪

    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鉴于多种抄本及正式出版之本互存许多不同,对其进行全面重新整理,并得到了张大昌先生传人的热情支持和帮助,陆续访求到21个传抄本,这些宝贵资料为深入研究其文字的准确性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支持.......

    作者:钱超尘;赵怀舟 刊期: 2008- 06

  • 药名诗十首

    (一)渔荷叶将残辣蓼红,前湖布罶白头翁.鸬鹚翅羽淋淋湿,任尔横吹透骨风.......

    作者:朱祥麟 刊期: 2008- 06

  • 沁园春·感悟中医

    忆孩时,雪剑霜刀,并击庭梁.被膏肓戏弄,谢家燕去,鬼门关近,九眷彷徨.幸遇郎中,手持寸口,拨雾回天疗效彰.......

    作者:陈德春 刊期: 2008- 06

  • 阐医经之微旨述临证之心得——评《内经临证发微》

    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医基础理论之渊薮.自唐以降,被历代政府列为业医者的必读之书,此举之影响还播及朝鲜、日本,两国政府亦先后仿效之.有宋一代,新学肇兴,分门别派之风由儒及医,金元四大医家,虽各出机杼,标新立异,然未尝不将视作理论创新的根基.他们在的基础上,发挥经旨微义,结合临证实际,开倡新说,创立新法,于是争鸣之风气开焉,医学之门户成焉.......

    作者:张如青 刊期: 2008- 06

  • 先秦汉代中医生态医学思想初探

    祖国传统医学是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指导下,并在与先秦汉代的自然科学交融、渗透、结合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医学体系.从本质上讲中医学是一种生态医学,先秦至汉代是中医基础理论建立的时期.为此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对先秦和汉代有关资料中的生态医学思想,从自然因素、地理因素两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作者:郭凤鹏;严世芸 刊期: 2008- 06

  • 简析中西医文化比较研究之相关问题

    从中西医之文化起源、思维方式、发展特征与走向、研究对象、存在的主要缺陷等方面进行比较性探讨,认为中西医两个相互独立的医学体系分别代表着各自文化背景,体系各异,方法迥别,各有其优势和缺陷,但只要互相兼容,取长补短,吸取对方之优势,弥补自身之缺陷,二者就可以形成很强的互补性.......

    作者:杨铮铮 刊期: 2008- 06

  • 名师指点终生受益——著名中医文献学家余瀛鳌教授谈治学与临证

    余瀛鳌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文献大家,长期致力于中医临床的实践与文献研究.他曾受多位名师指点,潜心治学、学贯中西.他系统整理研究中医文献,著述颇丰,临床精于辨证.作风严谨,多有创新和独到见解.......

    作者:楼绍来;杨悦娅;白玉金;李海英 刊期: 2008- 06

  • 两山排闼送青来

    我国早将古代医学典籍归列『方技』一门,并指出『方技者,皆生生之具.』这是给医疗技术所下的古老定义.『生生之具』,语本『生生之谓』和『天地之大德日生』.遵循生物之理,生其所当生,这也就是扁鹊所说的『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作者:李鼎;曹东义 刊期: 2008- 06

  • 《针灸甲乙经》的读法

    通过对阅读法的探讨,包括自身条文前后比较、与比较以及综合比较法的比较阅读法,领悟编者的编纂思路、由点连线地贯通阅读等创造性阅读法方法进行深入解析,开拓阅读经典古籍原文的方法.......

    作者:黄龙祥 刊期: 2008-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