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文化》由原《医古文知识》改名而来,从2006年起出版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学术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以中国文史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等为主要内容,探求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交流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发扬中医医德伦理,传播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鉴赏水准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国内唯一一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2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71/R
邮发代号: 4-44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医药文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殖民医学下的卫生意识冲突与妥协——以清末上海地区为例
鸦片战争后,殖民医学大规模被引入中国,在公共卫生事务中积极实践,并带来了公共卫生意识的“近代化”,但因其殖民文化的特有属性,必然遭到在地民众的排斥与反抗,因而上演了关于卫生意识冲突与妥协的一幕幕场景.以清末上海地区为例,通过考察文献,勾勒出华洋卫生意识冲突与妥协的典型场景,并分析导致冲突及结局的原因,认为冲突主要集中在殖民医学实践领域,即市容管理、检疫防疫、水源清洁及包括接种在内的病死观等.冲突爆......
作者:肖梅华;唐晓娟 刊期: 2013- 05
-
民国期刊《中国医药月刊》述要
《中国医药月刊》以“发扬医药学术、普及医药知识”为宗旨,立足中医,积极推广,是民国时期一份重要刊物.研究其创刊背景、内容,探讨其风格与特点,剖析其地位与贡献,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熊俊;段逸山 刊期: 2013- 05
-
论唐代孙思邈的养生观及现实意义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孙思邈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其中不仅有临床医药知识,还有丰富的养生学观点,如心养、动养、静养、食养、房养等,其倡导修性养心、动静结合、饮食有节、房事有调的养生思想,对现代人的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仁寿 刊期: 2013- 05
-
中医科普教育中的术与道
道是事理,是法则,是规律;术是方法,技艺,是能力.真道为本,真术为用.中医药科普宣传,还需突出将中医药的文化内涵理念,也就是中医药的“道”点点滴滴向民众渗透、影响.求道是要进修中医的文化、思想,学习中医看问题的方式,是一个思维方法的修炼过程.......
作者:杨悦娅 刊期: 2013- 05
-
中医药文化传承途径之探析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对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基础及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剖析,并在中医药的文化地位、文化资源、文化教育、文化活动、文化产业等方面提出思路和建议.......
作者:金阿宁;田勇泉 刊期: 2013- 05
-
试析天文地理学与中医学间的联系
通过概括性地总结中医学与天文地理学、气象历法学之间的文化关联关系.发现中医学从理论思想到临床实践,皆深深根植于中国古代天文地理学及其气象历法学文化土壤之中,要真正学好用好中医学,了解掌握中国古代天文地理学及其气象历法学知识非常重要.......
作者:谭春雨 刊期: 2013- 05
-
龙江医派奠基人高仲山
高仲山为黑龙江四大名医之首,为龙江医派奠基人,在龙江医学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黑龙江的现代中医药事业做出了开拓性和奠基性贡献.概要介绍高仲山医事传略,对龙江医派的传承有重要价值,并在丰富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姜德友;常佳怡;孙许涛 刊期: 2013- 05
-
王琦与钱塘医派
清乾隆间钱塘人士王琦及其先人的住所,与钱塘医派集大成者张志聪的“侣山堂”相邻.王琦年轻时即对张志聪、高世栻讲学论医的事迹既熟悉又敬仰.在他晚年时,钱塘医派著作面临失传之险,他不惜罄其资产收集整理并加以刊刻.钱塘医派的著作能够流传至今,王琦功莫大焉.......
作者:胡滨;杨炯声 刊期: 2013- 05
-
伟大的师爱——纪念胡道静先生百年诞辰
一、一心寻师,梦想成真我能够幸运地成为胡道静(1913-2003)先生的私淑弟子,忝为他的“半个助手”(先生1985年1月15日给我来信中之语),缘由北宋沈括的医学佚著《灵苑方》.由上海中医学院(今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老馆长赵英魁提议,我从1974年12月中旬至1975年1月23日辑得《灵苑方》71方,油印成册;1975年6月,我复经筛选甄别,辑出《灵苑方》77方,出版了油印本.此油印本的代前言......
作者:吴佐忻 刊期: 2013- 05
-
薛寿鱼“无一字及医”原因探析
清代著名医家薛雪去世后,其孙薛寿鱼给袁枚去信,介绍其祖父生平事迹,并希望袁枚能为之写一篇传记,但信中却“无一字及医”,这令袁枚愤慨异常,撰“与薛寿鱼书”予以批评.从社会背景和薛雪本人实际情况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薛寿鱼“无一字及医”的原因,认为责任并不在薛寿鱼而在薛雪.......
作者:刘庆宇 刊期: 2013- 05
动态资讯
- 1 古代中医学对身体的认知和厘分
- 2 腹痛
- 3 敦淳之交 师友之缘——傅维康与胡道静结交侧记
- 4 可怜冬景似春华
- 5 《六十病方》地名略考
- 6 包识生、包天白父子
- 7 我国药用柴胡品种演变的历史分期兼论其他
- 8 洗手史话
- 9 《本草纲目》中的酒药
- 10 皇甫谧《甲乙经》释文考略(续)
- 11 道家·医家·仙家
- 12 文化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纪念《中医药文化》创刊30周年
- 13 俞樾校勘《素问》方法研究
- 14 神农精神在台湾发扬光大
- 15 俄法两个敦煌卷子缀合与相关研究
- 16 风行元代的清凉饮品——舍利别
- 17 梳理源流而究根本 汇集众长以臻大成——品读《〈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
- 18 中医发展与伟人意愿——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的中医政策研讨会
- 19 对医古文六版教材中《皇甫谧传》注、译的几点意见
- 20 正眼流动着的生命——刘鹏博士《中医学身体观解读》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