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文化》由原《医古文知识》改名而来,从2006年起出版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学术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以中国文史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等为主要内容,探求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交流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发扬中医医德伦理,传播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鉴赏水准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国内唯一一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2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71/R

邮发代号: 4-44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药文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药文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中医药文化杂志2011年第4期文章
  • 《伤寒论》台湾故宫本、日本内阁本、安政本比较研究(三)——日本安政本据内阁本翻刻

    日本安政本《伤寒论》据内阁本翻刻,改其大量讹字,安政本对中国《伤寒论》版本流传产生巨大影响.1923年恽铁樵影印安政本伪称赵本,叶橘泉揭露之;清末杨守敬剪贴赵本伪称“影北宋本伤寒论”;1955年《重辑宋本伤寒论》、1959年《伤寒论译释》所据底本皆为恽铁樵本而非赵开美本;1991年刘渡舟《伤寒论校注》所用底本为北京国家图书馆缩微胶卷本.......

    作者:钱超尘 刊期: 2011- 04

  • 出土维吾尔医学典籍《杂病医疗百方》考探

    回顾维吾尔医学出土典籍《杂病医疗百方》的命名及研究历程,简述内容梗概,考探理论特色,并据《西域通史》推论此写卷成于公元十世纪左右.......

    作者:王兴伊 刊期: 2011- 04

  • 傅维康先生与“高等学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的创立

    傅维康先生作为著名的中医史学家,对我国中医学史教育、中医药院校博物馆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他领导、组织创建了有诸多中医药院校博物馆参加的我国高校博物馆学术团体——中国博物馆学会高等学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对我国博物馆事业,尤其是高等学校博物馆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陈德富 刊期: 2011- 04

  • “少沐春风旧草堂”——裘沛然先生怀念施叔范老师诗

    裘沛然先生少年时,曾师事浙东名士施叔范(1904-1979)先生,专攻经史文辞,为此后的从医治学建立深厚的基础.施公乡间余姚,客处杭州,常往来杭沪间,与当时文化人士多有交谊.曹聚仁在《万里行记》中说他是位“诗酒又兼短胡的怪人”.有一时期,在一处旅行社(上海友声旅行团)工作,跋涉名山大川,胜景佳迹,发之于诗文,可诵亦可传.施氏写的《听潮夜话》,谈论杭州各地景物,颇为曹氏所赞赏,以为“先得我心”.西湖......

    作者:李鼎 刊期: 2011- 04

  • 天道养生

    养生至要,宜乎顺天地适山川以为常道,殆所谓“天人合一”耳.观夫东方日出,朝暾染嵯峨如酡;春江棹起,碧波织涟漪似锦.皆自然之象,非本有其意者.至若崇阿盈眼,天地不滋滋以喜;或乃纤云散远,山川弗戚戚以忧.为而不持,长而不有,万象随缘,恒焉健行,以至永久.人,盖天地之精,山川之灵,若养生而重乎有为,偏于形迹,不道亦甚哉,必也行之无远.老子日“不道早已”,智者之言也.此四字箴言,欲与天地同寿者,当铭心胸,......

    作者:王礼贤 刊期: 2011- 04

  • 太极拳的中医养生原理探索

    依据太极拳的相关文献和实践体会,从阴阳、经络、五行、气血等角度,以及调节情志、调节呼吸、形神兼修等层面探讨中医养生原理,以期进一步认识和升华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价值.......

    作者:赵指南;李其忠 刊期: 2011- 04

  • 满腹诗书气自华——《国医大师何任翰墨文化选集》赏析

    接到何任老惠寄的《国医大师何任翰墨文化选集》一书(科学出版社出版),喜不自禁,连夜便读了起来.这本凝结着一位儒医巨擘的岁月流墨、透发着一位丹青大家的心灵走笔,让人如痴如醉,把何老的多姿风华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人名一艺者已不易”,何老作为知名的中医教育家、理论家、临床家,成就卓著,德馨艺高,在全国是屈指可数的;而他“艺擅众长”,对书法、绘画、诗文、音乐也样样精通,可谓“品性高洁博大,气息清纯和穆......

    作者:温长路 刊期: 2011- 04

  • 近代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宝库——《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第一辑出版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段逸山教授主编,选编清末至1949年间创刊、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医药期刊48种影印出版,共计约12万页,分5辑出版,是一项大型的中医药文献整理工程.其内容极为丰富,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了当时中医药界的现状,是研究近代中医药学术史的资料宝库.......

    作者:全嬿嬿 刊期: 2011- 04

  • 中医研究生教育如何融入传统文化内涵

    分析现代高等中医院校研究生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开展问卷调查、增加人文课程数量、构建传统文化课程模块以及日常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搭建传统文化教育平台等方法,加强高等中医院校研究生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作者:陈嘉峣;任宏丽;陈计 刊期: 2011- 04

  • 古代特殊文化对士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文化与精神疾患的发生密切相关.中国古代一些社会文化因素,如科举、官僚体制、服石等,成为精神疾患发生的一种应激源,影响了古代士人的心理,引发了一些精神疾患.从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神疾患层面来探讨文化对古人心理的重大影响,可丰富我国文化精神医学内容.......

    作者:刘雅芳;程伟;高宏伟 刊期: 2011-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