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文化》由原《医古文知识》改名而来,从2006年起出版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学术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以中国文史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等为主要内容,探求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交流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发扬中医医德伦理,传播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鉴赏水准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国内唯一一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2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71/R

邮发代号: 4-44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药文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药文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中医药文化杂志2015年第4期文章
  • 吐鲁番出土的我国现存早的木制假肢

    2007年10月,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在吐鲁番市胜金乡金店村南郊,发掘出迄今约2200年前西汉时期的木制假肢,经考证当为我国早的假肢实物.......

    作者:王兴伊 刊期: 2015- 04

  • 家藏“时珍采药图”钧沉

    介绍何时希先生所绘的“时珍采药图”以及该画涉及何时希、程门雪和朱良春先生的生平及学术地位.“时珍采药图”由其师程门雪先生题字,由朱良春先生撰跋.......

    作者:刘华骅 刊期: 2015- 04

  • 读《本草纲目·水部》札记

    王世贞序赞《本草纲目》“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实非过誉.《本草纲目》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于一体,现以《本草纲目》中首列“水部”之雨水、露水、甘露为例,通过读书札记的形式,从文史的视角探寻《本草纲目》的人文之美.......

    作者:谢敬;佟琳 刊期: 2015- 04

  • 银针凭妙手 白衣秉丹心——记一代针灸大师邵经明教授

    河南,地处中原,是璀璨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医药文化在华夏文明发展与进步中,源源不断地汲取这里的营养,形成了完备的医药体系.这里不仅孕育了“医圣”张仲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等多位古代医家,更是扁鹊、华佗、孙思邈多年行医采药,著书立说之所.这里也曾有这么一个人,凭借他手中的银针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教书育人、著书立说,为中医针灸事业的发展默默奉献,他就是邵经明教授.......

    作者:权春分;邵素菊 刊期: 2015- 04

  • 针灸学精诚大医:邵经明教授

    邵经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全国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站导师,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是河南省针灸事业发展奠基人和带头人.邵经明教授一生熟读经典,崇尚大医精诚,以其谦恭儒事、慈悲佛心、鹤龄道身,终成一代精诚大医.......

    作者:杨永清;邵素菊;王培育;王宇;尹磊淼;邵素霞;任重;徐玉东;刘艳艳 刊期: 2015- 04

  • 人的针灸——邵经明医事雪爪录

    什么是针灸?回答这个问题,肯定比解答“人从哪里来,将来向哪里去”如此宏大课题要容易.有人以为针灸很简单,无非是把一束不锈钢毫针扎进若干常用穴位,对号入座地头痛医头、足痛医足的一种疗法.这种情景不难在临床观察到,但这距离针灸之精髓确有些远.......

    作者:陈汉平 刊期: 2015- 04

  • 览于心乃止水之常净烛于物靡传薪之无绝

    这是唐代李子卿《水萤赋》的诗句,是师徒相传为传薪的极佳注解,当代中医谓之传承.“传”有转授、宣扬、流布之意,《礼记·祭统》曰“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是名医所拥有并传递给我们的;“承”接续、继承之意,《诗·小雅》曰“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是我们从名医所领悟的、学习的.......

    作者:杨永清 刊期: 2015- 04

  •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医药在当代意大利

    梳理我国传统医药在意大利及其他欧洲各国传播的历史,探寻当今中医药在国际化传播中所遇到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意大利民众在面对中华传统医药时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经济及文化障碍,加深对跨文化因素在中医药“走出去”战略中重要意义.......

    作者:高翔 刊期: 2015- 04

  • 《六十病方》地名略考

    老官山汉墓医书《六十病方》的正文和文献出处中包含有一些地理名称,比如废丘、济北、都昌等信息.分析研究相关地名信息与其书具体内容、书法特征,初步确认《六十病方》中包涵着秦甚至先秦的学术内容,其文书形成或改定于西汉早期.......

    作者:赵怀舟;和中浚;李继明;王一童;谢涛 刊期: 2015- 04

  • 老官山汉墓《六十病方》与马王堆《五十二病方》比较研究

    对老官山汉墓《六十病方》与马王堆汉墓《五十二病方》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书的篇题结构、病症方药、治疗方法等较为类似.但《五十二病方》病名多不见于后世文献,用药偏重于民间的医学经验,表现为医巫不分的早期医学特征;《六十病方》约抄于西汉早期,或略晚于《五十二病方》,书中的病名、内容结构、主要药物的名称等多与后世文献记载相同或相近,以温热药为主的药物配伍已有规律,与《伤寒论》重视人体阳气的用药思想一致,其......

    作者:和中浚;李继明;赵怀舟;周兴兰;谢涛 刊期: 2015-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