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文化》由原《医古文知识》改名而来,从2006年起出版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学术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以中国文史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等为主要内容,探求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交流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发扬中医医德伦理,传播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鉴赏水准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国内唯一一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2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71/R
邮发代号: 4-44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医药文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伤寒微旨论》佚文两篇探讨
近人萧源等中存有编者漏辑的北宋医家韩祗和佚文两篇,反映了韩氏的学术思想.试对两篇佚文予以介绍,并进行探讨.......
作者:程磐基 刊期: 2008- 03
-
菩萨蛮——凌耀星教授九秩寿词
河滨兴学高楼上,零陵师友同欢唱.春雨杏花天,花开东浦边.......
作者:养园 刊期: 2008- 03
-
略论秦汉子书中的养生与治疗思想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是先秦文化成就总结、整理、完善、创新和升华的时期.和三书,凝聚了秦汉时期各项研究的理论成果,蕴含了丰富的养生和治疗思想,对中医的养生和治疗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通过对三书原文的挖掘整理,提炼出具体的养生与治疗方法,并与中医养生学与治疗学相比照,考察秦汉时期中医养生与治疗的变化和发展.......
作者:赵鸿君;刘庆宇 刊期: 2008- 03
-
浅谈俞长荣先生的中医药知识小品
家父俞长荣,历任福建省中医研究所文献研究室主任,福建中医学院院长、教授.1979至1981年间,承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之约,俞长荣先生曾经陆续撰写了20篇中医药知识小品由该社发往香港和东南亚各地华文报刊上发表.由于我们的父子关系,加上我个人对中医知识小品情有独钟,得以先睹为快,且每篇必读,印象极深.现就个人学习体会,谈谈先生中医药知识小品的几个特点.......
作者:俞宜年 刊期: 2008- 03
-
中医古籍整理与文献研究的今昔观
回顾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的历史.从西汉-隋朝-北宋-,清朝一近现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医古籍整理与文献研究方面由简单地校阅目录,到对目录分类.再到组成校正医书局工作组进行精选、整理、校定、增注,然后有了反映时代性进展、分类详尽的医学官修类书,后进行去芜存菁、实用性强、突出诊疗内涵的提要、医案等的编写,逐渐完善,到现在对中医古籍进行整体、宏观的选编、纂辑.......
作者:余瀛鳌 刊期: 2008- 03
-
打开中西医学对话之门
对中西医学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深刻回顾、评析、比较,阐述华夏文化孕育的中医药学的主要特征及中西医学现状,提出中西医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学术争鸣,达到和谐相融.......
作者:徐光耀 刊期: 2008- 03
-
上古医学的象征人物——黄帝
黄帝是古史传说时期华夏民族的始祖,其事迹略见于、、以及等典籍.因为传说中的黄帝神灵卓异.故早期的各种学说为流传广泛计,多喜托黄帝之名以自高身价.就而言,黄帝是中医重大理论问题的提出者,举凡病因、病理、诊法、治法以及藏象息脉、经络针道、阴阳五行、体质养生等奠定中医学说基础的理论问题,皆由黄帝溯源提出.因此可以说,黄帝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探路者.......
作者:邹西礼 刊期: 2008- 03
-
庸医与江湖医
通过引证和借诗文来阐述庸医的概念和特点,举江湖医的8种伎俩述其特色,用反讽的语气揭示不良医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在调侃中给人以警示.......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08- 03
-
闲坐小窗读《周易》
近,卫生部陈竺部长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接受记者彩访时说:『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医药界自主创新的一个源泉.』......
作者:王庆其 刊期: 2008- 03
-
医圣祠签方诗歌初探
医圣祠签方是张仲景医史博物馆中的重要遗存文物之一,每签由序号、科目、签语、签方、煎服法等组成.原供病者求签取方以治病.剂型有汤、丸、散、膏、丹;用法有内服、外敷、熏、洗、点眼等.签语以诗歌形式说明,体现了古代医家深厚的医学造诣和文学功底.整理发掘之,对于临证立方用药或有所裨益.......
作者:王永科 刊期: 2008- 03
动态资讯
- 1 孟河医派的研究意义与特点
- 2 梁简文帝《如意方》美容琐谈
- 3 江南何氏世医家族历史流传脉络与起源谱系探析
- 4 解读“中医”之“中”
- 5 从文化的背景看中医学
- 6 中国导引养生文化的“养治一体”特色
- 7 “精”通天地人——《吕氏春秋》论“精”及其与中医学之关系
- 8 润物无声颂国医——《文化中医》读后感言
- 9 『内经图』拓片研究
- 10 追忆名中医王慎轩先生(四)——王老与中医教育事业
- 11 神韵飞动熠熠其华--中医图书的装帧与封面设计
- 12 藏药“佐塔”制作技艺渊源考
- 13 日本汉方腹诊的起源与流派形成
- 14 辣椒漫话
- 15 忆裘沛然兄
- 16 隋唐前中医东传的奇葩-《医心方》导读
- 17 宋代理学对刘河间学术思想的影响
- 18 从中医的命运看其文化内涵
- 19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的导引养生法
- 20 近代浙江著名中医家与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