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文化》由原《医古文知识》改名而来,从2006年起出版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学术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以中国文史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等为主要内容,探求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交流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发扬中医医德伦理,传播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鉴赏水准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国内唯一一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2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71/R
邮发代号: 4-44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医药文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常熟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存要
介绍了常热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予按评,力争真实地回归其完整性,对目前中医药的抢救、保护及研究工作将有启示的作用.......
作者:余信 刊期: 2008- 01
-
明代吴医沈宗常生平考略
明代医家江民莹卷三、卷五及卷九等篇[1],均记述明代吴中医家沈宗常临证治验;清代官吏兼医家陆以湉卷一篇[2],亦选载沈宗常典型医案.据此,或可感知沈氏医学之影响力.然而,有关沈氏生平,尚未见诸各地报道;查阅医人辞书,亦未获条目载述.......
作者:张一群 刊期: 2008- 01
-
词四首——喜迁莺、贺新郎、永遇乐、解连环
一、喜迁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暨中国医史博物馆新馆落成,孟庆云教授填齐天乐词,余和其韵,填喜迁莺以示祝贺.......
作者:朱祥麟 刊期: 2008- 01
-
梁简文帝《如意方》美容琐谈
粱简文帝萧纲御著是一部颇具宫廷美容特色的医方著作,其别具风格的学术内容,透散着浓浓的宫廷气息,带有浓重的宫廷养生美容的特点.尤以美容、香身、祛斑祛痣、生发美发的中医美容见长.其不仅注重外在美容,亦关注内在气质,方药精炼,内外合一.展示了南北朝时期在医学美容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作者:胡冬裴 刊期: 2008- 01
-
中医院校规模式教育的苦果:邯郸学步
中医今天的问题,是百余年西方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交汇积淀而成,形成西方文化围剿中华传统文化之势而凸现的态势,它已经不是纯粹中医的问题了.中医院校规模式教育,移借了西方文化教育模式.对已经接受了西方文化观念的青年学生来说,在西方文化先入为主的前提下,虽然传授了中医知识,但在西方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世界的文化教育起点上存在着根本性差异.......
作者:陈家功 刊期: 2008- 01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谈传统文化与中医教育的关系
中医是从中华文化土壤上成长起来的,是中华大文化的一个子部分,我们要从整个中华文化体系和本质上弄清中医学术发生的源头、背景,明白其表述的方式,了解其大概体貌,进而搞清中医的学术原理,深刻理解中医理论与实践,认清其价值,明白其走向,才能焕发出学习研究她的动力.......
作者:潘朝曦 刊期: 2008- 01
-
本色中医才能走向世界
中医文化作为中国固有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东方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与普济含灵的仁爱观.中医文化在自己长期的演进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内容,包括医疗和保健两大领域.中医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对中医更加深入的思考,也可为中医文化的传播和中医的海外发展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战略思路.......
作者:王世保 刊期: 2008- 01
-
末代皇帝与中医药
在历代皇帝中,喜爱中医药者大有其人,但末代皇帝溥仪的爱法与众不同,学中医书、改中药方,官内陈设药橱,长期以御医为伴等,是其突出的特点.本文所反映的是溥仪在长春伪皇宫中与中医药关系之一隅,从中可见中医药学课远影响之一斑.......
作者:温长路 刊期: 2008- 01
-
关于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考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经过几千年历史积淀,形成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目前中医药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处于低迷状态.准确理解中医药文化资源的内涵,并加以妥善地开发和利用,将是中医药事业继续向前推进的重要方面.......
作者:李文彦 刊期: 2008- 01
-
中医病因学文化观
中医学病因学说的构建,是在摒弃了鬼神观念后,将长期观察和实践所积累的经验材料,运用气、阴阳、五行等哲理,经过思辨与整合,逐步形成了以阴阳五行为框架的五气、六淫、五志、七情等病因学模式,从而在宏观层面上揭示了疾病发生的规律.由于中医病因学模式具有整体和综合的特点,因而不能将其中所列的病因直接引入医学实验,用于动物造模,若是,则必与中医学的本质相异.......
作者:赵明山 刊期: 2008- 01
动态资讯
- 1 学到后来益觉深——《中医藏象辨证论治学》读后
- 2 章次公先生轶事二则
- 3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四)
- 4 《相对穴及临床应用》评介
- 5 海盐郭氏三传医方
- 6 隋唐前中医东传的奇葩-《医心方》导读
- 7 寄兴临池怡悦心身
- 8 中医发展需要文化滋养
- 9 湿阳扶正大法的应用感悟
- 10 俞樾校勘《素问》方法研究
- 11 刘河间论复卦
- 12 中国古代医生面面观
- 13 一代儒宗张宗祥与中医
- 14 乳燕飞——福州《针灸大成》《脉经》校释审定会
- 15 名医萧龙友亲笔处方赏析
- 16 “四物女宛丸”当作“四物女萎丸”
- 17 美名闻八桂 大医秀杏林——国医大师班秀文先生的治学之路
- 18 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意象思维概念辨析
- 19 内丘扁鹊庙
- 20 沪上气功流派发展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