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文化》由原《医古文知识》改名而来,从2006年起出版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学术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以中国文史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等为主要内容,探求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交流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发扬中医医德伦理,传播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鉴赏水准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国内唯一一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2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71/R
邮发代号: 4-44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医药文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冲突与融合——辨病与辨证之比较
近代以来,东西方自然科学在冲突中逐渐趋同,唯有中西医学,由于医学体系的根本差异,融合得非常缓慢,其中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诊治原则恐怕是两种医学体系根本的分歧之一,证的客观化研究需要反思,辨证的作用是指导临床,建构理论和利于传播.病证结合思想认为病和证是对生命不同维度的观察,病证终将实现融合.......
作者:龚鹏;江岩 刊期: 2011- 04
-
李时珍三焦理论发微
通过对李时珍《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等书的研究,阐发其有关三焦的学术观点,有助于学者对三焦理论方面有较全面的认识,对临床也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朱祥麟;朱寒阳 刊期: 2011- 04
-
仁心承岐黄怡情寄杏林——刘祖贻研究员治学之路
辛卯初春,恰逢刘祖贻老师有闲,遂前往拜访.刘老一如既往地带着谦和慈蔼的笑容,与之交谈,如沐春风,如啜甘霖.刘老言谈间总是流露出对中医的挚爱之情,让人深为感佩,很受启迪.其家学渊源,国学根底深厚,不仅勤于临床、精于实践,而且博采众长,擅于融会新知,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刘芳;周慎 刊期: 2011- 04
-
博大精深之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肇自远古,上下数千年,源远流长.不仅自身衍为密柯繁叶,且与华夏之诸多文化杂交复合,遂益呈现出波澜壮阔气象.故中医文化须从两体系而论:一为中医固有之文化体系,二为中医文化与其他华夏文化交合之体系.语言与文字,为文化之基石.中医与中文两大文化相交接处极多,而研究者却寥若辰星,应予加强.例如,甲骨文为国际上之热门学科,而以甲骨文研究当时之医药者其文甚少,有所创获者益鲜矣.中医与文物,颇多关联.日......
作者:林乾良 刊期: 2011- 04
-
论汉代训诂书中的疾病名及其释义
主要讨论汉代《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四部训诂书及东汉末年经学大家郑玄的群经注释之书中所集录和训释的疾病名,包括病名和症名,这些资料对疾病史编纂和疾病术语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王育林;于雷;董琳琳 刊期: 2011- 04
-
浑身是宝的橘子
橘子是人们非常喜爱的水果之一,有关橘树、橘子和橘井流芳的记载,可说是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的《楚辞》和《吕氏春秋》中就有关联到橘树和橘子的诗文.《楚辞·九章·橘颂》中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搏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后皇”,天和地的代名词;“徕”,同“来”;“服”,习惯;“受命不迁”,享受自然的......
作者:贡树铭 刊期: 2011- 04
-
近代上海中西医论争的启示
2006年10月,湖南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在网上发起签名运动,建议中医药5年内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政府相关部门很快作出回应,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表示,这样的签名行为“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卫生部坚决反对这样的言论和做法.”虽然问题已得到有关部门的澄清,但还是把中医的科学性问题提到了公众的面前.从当时学术界的反应来看,围绕这个问题的论争相当热闹,其影响甚至一直......
作者:李似珍 刊期: 2011- 04
-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关于废除中医大论战的哲学思考
对倍受关注的中医废存大论战进行全面剖析.介绍该争论的缘起,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背景(主要是科学大战)的分析找到争论双方的主要分歧点、分歧的实质.分析“伪科学”现象、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斯诺的两种文化理论背景.中西医两种医疗体系之间的论争,本质是东方传统文化在遭遇西方文明时表现出来的文化冲突以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
作者:徐琳 刊期: 2011- 04
动态资讯
- 1 “晋人一旦遂为雌”——“李良雨‘男化女’”传闻子虚乌有
- 2 刘河间论复卦
- 3 明代名医金九渊先生与《冰壑老人医案》
- 4 章次公先生轶事二则
- 5 对中医药文化传播和普及中若干关系的探讨
- 6 《灵枢》 回归中国考
- 7 八十年旧案求破--恽铁樵医案介绍
- 8 秦伯未与民国时期上海中医药期刊
- 9 重唱东风第一篇重修《针灸学释难》序
- 10 中医学脾的发生学探幽
- 11 王勃与《难经》
- 12 正眼流动着的生命——刘鹏博士《中医学身体观解读》述评
- 13 殖民医学下的卫生意识冲突与妥协——以清末上海地区为例
- 14 孤抄题解
- 15 《倚云轩医案医话医论》提要
- 16 中医的根植基础及其分析
- 17 陈其昌居士生平及其医事活动考述
- 18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藏上海地区民国时期中医期刊之整理
- 19 试论实现中西医结合的难点与途径
- 20 裘沛然儒医结合的成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