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文化》由原《医古文知识》改名而来,从2006年起出版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学术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以中国文史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等为主要内容,探求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交流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发扬中医医德伦理,传播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鉴赏水准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国内唯一一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2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71/R
邮发代号: 4-44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医药文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中医药文化》创刊30周年感言
转眼间,《中医药文化》(原《医古文知识》)已经创刊30年了.我和她缘分不浅,我们从相识至今天也有近30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导师钱超尘先生就让我们看《医古文知识》,以后几乎每期必看.记得我的第一篇论文就是发表在《医古文知识》上.那是1988年,我写了一篇习作《也谈古今字与通假字》,发表在那年的第2期.那篇习作,现在看来还很稚嫩,但那时看到自己写的第一篇所谓论文印成了铅字,发表在专......
作者:张其成 刊期: 2014- 03
-
文化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纪念《中医药文化》创刊30周年
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经济和文化是两个基本形态,两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支撑与动力.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世界的显著标志,动物只有物质的需求,没有精神的需求;人类在物质需求之外还有对精神、道德、理想、智慧等的需求,于是就催生和孕育了另一种文明形态,这就是文化.......
作者:王庆其 刊期: 2014- 03
-
没有中华文化就没有中医药——《中医药文化》创刊30周年(誌)贺
化成天下的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民族就是在文化认同中形成的,既非单一的血缘传递,也不是靠宗教凝聚,而是以民族特异性为核心理念的传承.其切要是创新、交流和进步.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医药就是在中华大地上蕴育成长起来的一株奇葩.中医药茁壮成林后,对中华文化又不断增益和回馈,以其理念文化、符号文化、行为(操作)文化、道德文化等恢廓为中医药文化.中医学理论和技术,与......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4- 03
-
中医——尚礼的医学
通过跟师和长期的思考,近年我提出了“中医是尚礼的医学”的观念.这个观念不是我创造的,孙思邈在他的著述里已讲到“上医以德治国,中医以礼齐人,下医以刑治病”.中医学作为一门医学,疗效是硬道理.中医不仅要近期疗效,更要远期疗效,这就要对“医”有一个长远的考虑,有一个深入的认知.......
作者:刘力红 刊期: 2014- 03
-
《中医药文化》创刊30周年寄语
《中医药文化》创刊已30周年了,首先,我代表《中医文献杂志》编辑部全体员工对贵刊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为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而默默耕耘的同道们表示深深的敬意!中医药文化是中医的精神和灵魂!......
作者:杨悦娅 刊期: 2014- 03
-
交融渗透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双向的互动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的母体和活水源头,不断给中医学提供营养和发展动力;反过来,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作者:王键;周亚东 刊期: 2014- 03
-
医古文——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
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根植于中华传统学术而形成,又反作用于中华传统学术,影响着中华民族生活行为、思维方式的方方面面.由于各种原因,现代中医教育比较偏向于纯技术教育,而较少涉及中医文化知识的传授,这样传授的中医药知识是不完整的.近年来,中医文化教育受到了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中医文化的课程也逐步走入中医院校的课堂.但是,中医文化专门课程比较偏于系统的思想文化,对于其他中医药相关文......
作者:沈澍农 刊期: 2014- 03
-
王樸庄与《唐本伤寒论》研究
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九、十之《伤寒论》来自南朝梁阮孝绪《七录》著录的《辨伤寒》十卷,后世称《千金翼方》之《伤寒论》为“唐本”或“孙思邈本”.唐本可追溯到王叔和《张仲景方十五卷》,可补宋本方剂之阙,可正宋本文字之讹,可补宋本所阙之条文.清代王樸庄在研究《唐本伤寒论》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作者:钱超尘 刊期: 2014- 03
-
一代宗师三绝签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地繁衍昌盛,中医药无疑是有丰功伟绩的.而中医药学的传承,胥赖教育事业的发展.古代虽在太医院中也办“教习”,但广大的民间则以师徒授受为主.至近代,才有正规的中医学堂出现.从医史上论,江浙一带(包括上海)的中医教育事业,显然具有很大的优势.......
作者:林乾良 刊期: 2014- 03
-
学中医药典籍必当“善入善出”
当前,在多数的中医药工作人员中,大致有这样的共同认识,即学习中医药学,必先打好学术理论基础,而其中必读的学术临床典籍和医古文的学习,又是学术奠基不可或缺的“入门之钥”,这不仅和中医基础理论密切相关,而且对较快地读懂和完整悟解中医临床文献中的载述,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作者:余瀛鳌 刊期: 2014- 03
动态资讯
- 1 出土维吾尔医学典籍《杂病医疗百方》考探
- 2 《回回药方》--西域民族医学方书之集大成者
- 3 没有中华文化就没有中医药——《中医药文化》创刊30周年(誌)贺
- 4 浑身是宝的橘子
- 5 清代名医王九峰名、字及门人考
- 6 酉山堂本《千金方》简考
- 7 从锐志医学到热衷人学
- 8 从“中医”内涵的演变谈其发展特质
- 9 译名探微篇第三——翻译名称的演变
- 10 学在于勤知在于行——医林跬步心要
- 11 老年养生思想探析——读《养老奉亲书》与《寿亲养老新书》
- 12 2001年下半年华东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医古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 13 为什么要读《名老中医之路》
- 14 论杜亚泉的中西医文化观
- 15 澄怀味象出奇峰--名医张骧孙绘画轶事
- 16 面夏民族医学漫谈
- 17 富士山麓的一束樱花--森立之的《枳园丛考》和《枳园丛考续录》
- 18 中医发展与伟人意愿——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的中医政策研讨会
- 19 香港以往疫情
- 20 日本《两东笔语》所载笔谈医学史料研究——以药物、诊疗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