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文化》由原《医古文知识》改名而来,从2006年起出版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学术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以中国文史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等为主要内容,探求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交流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发扬中医医德伦理,传播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鉴赏水准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国内唯一一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2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71/R
邮发代号: 4-44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医药文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中医药文化研究的实践价值探析
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已然升温并逐渐成为研究热门.在国力渐盛、文化振兴的今天,中医药文化研究已得到更大的创新空间和更好的发展时机,深入研究中医药文化,无论是对未来中医药的基础教育、行业规范,还是对中医药的理论创新以及中医药的宣传推广都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作者:陈小平;孙相如;何清湖 刊期: 2015- 05
-
“心神一体论”与“心主神明说”——以《周易》《老子》《管子》为例
“心”的初涵义仅仅代表心脏的外形,“神”初主要指外在神灵.西周以后,逐渐将二者从哲学层面上与精神、思维相联系,从而形成了“心神一体论”:心不但能统帅九窍,而且能思虑,主宰情绪和欲望,为人体精神之统帅.先秦诸子百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心神一体论”进行阐发,这为中医学提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奠定了基础,中医学亦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通过对神志病的诊疗,反复验证着“心神一体”这一哲学思想.......
作者:杨丽娜;尚力;朱邦贤 刊期: 2015- 05
-
“气以臻道”小议
上海市气功研究所的朋友近提出“气以臻道”的倡议,读后颇有启发:(一)有高度我的理解:倡议者“气以臻道”主张从气功的修持入手而达于“至道”的境界,这是此前数十年的气功普及工作中从未意识到的.“道”,过去只在黄、易、老、庄四经典的阅读中朦胧感知,而将其同气功的修持联系在一起,上海的朋友们恐怕是早的,“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如果不是亲身体验,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对“道”的认识只能是一知半解;反过来,......
作者:林中鹏 刊期: 2015- 05
-
文雅医高话姚派——文化视角下的云南姚氏医学流派
医者通文,文人研医是中医药发展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姚氏医学流派是云南地区极具特色的中医学术流派之一,在其流派发展的过程中尤其重视传人们文化素养的培养及流派文化特质的凝练.通过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对云南昆明姚氏医学流派各代传人从医文双馨、医高文雅等方面,进行基本概述,认为注重传人的文化修养与流派文化特质的陶冶,对于一个流派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隋婷婷;王寅;姚济白 刊期: 2015- 05
-
岭南医药与岭南文化
热带亚热带气候与生活环境,影响着古代岭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岭南医药的传播,对地区经济文化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岭南医学的发展与岭南文化一样,后起而勃发,成为重要的地域学术流派;岭南医药在医药物质遗存、医药民俗文化、药业商业文化等多个层面丰富和充实着岭南文化.......
作者:郑洪 刊期: 2015- 05
-
成都老官山汉墓《六十病方》和《武威汉代医简》的比较研究
对《六十病方》与《武威汉代医简》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两书在方剂的复方结构、主要药物名称及功效、剂型、禁忌等方面有着较多共性,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文献体例以及一些病症的分类名称、方名、方剂治疗病症数量及其加减运用方面等,多与两书编撰医家和成书先后及地域等有关.这对研究先秦到东汉早期的医学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特别是在反映临床医家对于病症的认识和运用复方的经验等方面较马王堆《五十二病方》的学术价值更......
作者:赵怀舟;和中浚;李继明;周兴兰;谢涛 刊期: 2015- 05
动态资讯
- 1 北京太医院祭祀制度考
- 2 旅沪徽州人与近代上海中医事业发展
- 3 察微知机读出新意--古医籍的读法
- 4 高等中医教育应重视中医思维方法的培养
- 5 裘沛然先生学术思想鸿爪
- 6 古代养生学发展过程中的一股浊流--道家的炼丹求仙
- 7 医史学家陈邦贤的儿科建树
- 8 清末状元张謇涉医诗文
- 9 自然所损人为所致--古医籍文字错乱现象举要
- 10 上古医学的象征人物——黄帝
- 11 冯梦龙《三言》医药情节撷析
- 12 新加坡中医药的传入与中医教学的本土化变迁
- 13 简帛医书方药的研究进展
- 14 认识宇宙的另一双眼睛——《黄帝内经》认知方式探析
- 15 拜祖归根提升认同——从文化视角探析皇甫谧故里拜祖意义
- 16 追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创始人王吉民先生
- 17 抗战时期万县出版的《起华医药杂志》史实述要
- 18 从中医哲学角度浅探人体生命的内涵
- 19 吴中名儒医摭菁(续)
- 20 寻访民间中医世家——洛阳泰生堂魏氏中医外科探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