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文化》由原《医古文知识》改名而来,从2006年起出版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学术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以中国文史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等为主要内容,探求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交流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发扬中医医德伦理,传播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鉴赏水准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国内唯一一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2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71/R

邮发代号: 4-44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药文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药文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中医药文化杂志2014年第5期文章
  • 《清宫医案》慈禧用药研究

    慈禧,即孝钦显皇后,姓叶赫那拉氏,是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徵之女.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逝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享年74岁.咸丰二年五月,被选入宫,封为兰贵人.四年二月,封为懿嫔.六年三月,为咸丰帝诞下唯一的儿子,随即晋为懿妃.次年,封为贵妃.十一年,咸丰帝因病崩逝,同治帝即位,慈禧与孝贞皇后并尊为皇太后[1].经过一系列宫廷内外斗争,慈禧终站上了权力的巅峰,实际统治清末中国长达近五十年.......

    作者:荆丽娟;丁洁韵 刊期: 2014- 05

  •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中医藏象理论的影响

    藏象理论作为认识人体的基本医学学说,其形成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解剖学.然而,受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道德观念的制约,其发展又不得不借助其他理论和方法.通过研究中医藏象理论中存在的各种学说,并将其与其时主流的文化思想对应参照,可以明晰地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藏象理论的影响力.其中,以易学为源头、儒学为主导的两汉经学以及以儒学为依据、吸纳融合佛道思想的宋明理学都是该阶段藏象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基础和......

    作者:陈小平;孙相如;何清湖 刊期: 2014- 05

  • 从心理和文化的视角探秘后医学时代健康心理

    在后医学时代的健康心理内涵中,顺应自然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法门,而压抑与放纵则是违背自然的两类偏向.人类的压抑起因于社会文化对自然精神的长期误读,放纵又是现代人深层压抑的元凶.“和谐”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高境界,是后医学时代的健康守护神,是化解现代人生存悖论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凤香;段晓华 刊期: 2014- 05

  • 地方中医药文化馆概念设计探讨——以三峡中医药文化馆为例

    长江三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闻名遐迩.两百万年前,“巫山人”在三峡奏响了文明的华章,三峡之巴文化、蜀文化、楚文化,与东方之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北方之华夏文化交相辉映.群巫出入,神农采药,先秦传神话,战国留遗迹,汉唐存医藉,明清出名医,近现代兴教育,三峡中医药文化熠熠生辉.历经十余载研究,三年多筹备,乘大兴文化传承之东风,2013年仲春,学校正式立项建设三峡中医药文化馆,笔者所作设计拔得头魁,兹以......

    作者:苏绪林 刊期: 2014- 05

  • 唐代植毛牙刷考

    牙刷是日常口腔保健的重要工具,是我国古代在医药卫生领域的一项重大发明.以往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植毛牙刷出现于辽代,新的一系列考古发现证明,古代植毛牙刷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

    作者:伍秋鹏 刊期: 2014- 05

  • 中医文化研究要志存高远

    中医文化研究虽然一时很热,深受众人追捧,但她并不仅仅只是可以展示的雕塑、书法、诗词等艺术摆设,而是关乎到中医生存发展的内涵建设.西医虽然也同样奠基于其文化土壤,但是他早已摆脱了本土文化的色彩,号称为无国界的科学,而中医却背负千年文化的遗产步履艰难.说中医是科学似乎从来就没有理直气壮过,说中医是文化也不会令临床中医家们满意.事实上,试图将中医解释为一种民族文化也不能回避中医与现代医学的比较,更不能对......

    作者:邱鸿钟 刊期: 2014- 05

  • 漫话山楂

    山楂,中华大地之特产,可供食用的良种山楂,以宜人的酸甜滋味、丰富的营养价值、广泛的保健功效,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喜爱的食品.起源古老的山楂,起初不称“山楂”,距今两千年前的汉初,《尔雅》简单提到的机(读音求qiu),据认为是中国早期文献记载的山楂古名.明代李时珍根据晋代学者郭璞的注释引述:“《尔雅》云:‘机树如梅,其子大如指头,赤色似柰,可食.’此即山楂也.”......

    作者:傅维康 刊期: 2014- 05

  • 联绵词误释例

    且看史上一有趣释例.“犹预”,谓迟疑不决.有人依据《尔雅》释“犹”是“善登木”的兽,把“犹”解为犬,说“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故称犹豫.”(《颜氏家训》)有的认为“犹”和“豫”是两种兽,“此二兽性多疑,人疑惑者似之.故谓之犹豫”.(《礼记.曲礼》正义)有的认为“犹”是兽名,“豫”是预先的意思,说“此兽性多疑,常居山中,忽闻有声,即恐有人来害之,每预上树,久之无人,然后敢下,须......

    作者:陈竹友 刊期: 2014- 05

  • 藏传佛教对藏族医药学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佛教是藏族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历史上对藏族医药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非常巨大.佛教的传入,促进了藏族与周边地区的医药文化交流,而佛教界人士对医药活动的积极参与则推动了藏医文献的大量问世,并为构建藏医基础理论体系、完善藏医诊疗方法、培养专门的医药人才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史华;周瀚光 刊期: 201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