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文化》由原《医古文知识》改名而来,从2006年起出版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学术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以中国文史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等为主要内容,探求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交流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发扬中医医德伦理,传播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鉴赏水准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国内唯一一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文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2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71/R
邮发代号: 4-44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医药文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3-6281
- 国内刊号:31-197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梁漱溟中西医“根本观念”的启示
在当今学术界,有一个几乎公认的提法:“中国当代三大圣人——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梁先生是三人中活的时间长,也是社会知名度高的一位.他不仅在全国政协会上公开与毛泽东争执,而且是第一个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人.人称他是“后一个儒家”,对此我并不赞成,因为他三教融通、中西贯通,不能只归属于某一家,他是真正的国学大师.遗憾的是我没能拜见过他,不过我的导师朱伯崑先生经常提起他,北京大学的学兄们常常说朱先生......
作者:张其成 刊期: 2013- 06
-
沪上气功流派发展的基本特征
以近现代上海气功的发展及其成果为线索,探讨沪上气功的主要特征.认为这些特征主要有:广纳百川、和而不同的气功功法,崇尚科学、敢为人先的气功科研,建“功”立业、教学为先的人才培养,著书立说、惠泽“功众”的人文气息等,并认为这是海上气功长盛不衰的源泉与动力.......
作者:黄健 刊期: 2013- 06
-
孟河医派及孟河医派文化
孟河医派是孟河的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等几大医家在清代所创建的一个地方性医派.介绍孟河医派形成、发展的过程,形成的原因,重点探讨孟河医派形成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化价值.......
作者:郭重威;郭雨雅 刊期: 2013- 06
-
吴谦《伤寒神秘精粹录》写本介绍
《伤寒神秘精粹录》,一卷,清代吴谦(如敬)著.未曾刊刻,为稿抄本,现存于《国家图书馆稿抄本丛书》中.抄本无序跋,仅在书名下记有“宛平吴谦如敬公著”.由是而知著作人名吴谦,字如敬,抄书人是作者的晚辈.作者与奉敕辑纂《医宗金鉴》的吴谦,同名而字异.辑纂《医宗金鉴》的吴谦字六吉,安徽歙县人,曾任太医院右院判,是人被陈邦贤氏在《中国医学史》中称为与喻嘉言、张璐玉并为清初三大医学家,名著朝野.正是如此,《全......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3- 06
-
万全《养生四要》评介
一、《养生四要》是各家养生要法总汇明代著名医家万全在《养生四要》中详细阐述了其养生理念及方法.其养生四要分别为:寡欲,慎动,法时,却疾.这些养生要法,并非万全首创,乃是他在行医及自身修证过程中验证的儒释道易医的养生要法.《养生四要》一书时常引证各家经典,这些经典实为万全养生思想的来源.如《寡欲》一卷开篇论:“夫食色,性也.故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万全分别引用儒、道、易、医理论阐述男女、饮食的......
作者:范崇峰 刊期: 2013- 06
-
山田业广《金匮要略集注》述评
山田业广是日本医学折衷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其著作《金匮要略集注》是山田氏担任江户医学馆教习时的讲稿,该书广集诸家之说,推敲折衷,择善而从,每条经文的引注均详略得当,基本涵盖了诸家有代表性的《金匮》注文.《集注》体现了日本考据学者严谨求实的风格,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特别在古典医籍教学方面的学术价值尤为突出.......
作者:王晔;张如青 刊期: 2013- 06
-
医药擅能绘红妆——中国传统化妆与医药关系琐谈(下)
三、胭脂红妆在中国古代盛行不衰,“红粉”也成为女性的代称,而绘就红妆,离不开胭脂.胭脂在古代化妆中的用途比较广泛,不仅用来添加面颊的红润,还用作口红,或者用来调和膏脂或妆粉擦在外露的肌肤上,使之显得红润健康.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曾记载:“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1]杨贵妃的红汗即是由于脸部和身上都擦了红色......
作者:张苇航 刊期: 2013- 06
-
家传与师承——我的学医之路
我的父亲祝谌予是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他不但参与创立了北京中医学院,而且在中医传承及师带徒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及课徒方式.父亲“循循善诱、注重思路、严谨细致”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指引我走上了中医之路.20世纪70年代文革中期,百业凋闭,医院也不能幸免,基本无法进行正常诊疗服务,导致大量患者求医困难.父亲因为留日学习西医的原因,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并剥夺了诊病的权利.许多患病亲友有病得不......
作者:祝肇刚 刊期: 2013- 06
-
王履《小易赋》原文评析(二)
(四)[原文]:由其显而具见,此形之名;则其实而有阂,此质之评.体取其形貌之可测,躯取其小大之可明.骸义存于众骨,身义取于象形.兹举其概,请言其精.首圆法天,圆奇而特;足方则地,方偶而并.[评析]:本段是对全身各部位名称解说的开头语.以“此形之名”起韵,“此质之评”接韵,意指各名位,既有其名称,又有其实质.“阂”字后原写本有小字注“与碍同”,指阻止、障碍的实体.......
作者:李鼎 刊期: 2013- 06
-
漫话“南芪”五爪龙
五爪龙对于北方人来说可能会比较陌生,而对于广东、广西人会非常熟悉,也许两广人自幼就是喝着五爪龙煲的汤长大的.五爪龙是一味岭南植物,药食兼用,是桑科植物粗叶榕的根,原植物是生长于我国南方的一种高1~2米的灌木或小乔木,因为叶子开裂像手掌,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像毛桃,体有乳汁,根皮有香气,故名五指毛桃,也叫五爪龙、五指香、佛掌榕、牛奶木、五指牛奶,产地主要在华南地区,长于深山幽谷中,以野生为主.其益气......
作者:周计春 刊期: 2013- 06
动态资讯
- 1 山东省2000年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等级考试医古文(C级)试题及参考答案(续)
- 2 木兰花慢——重访南京、扬州并与张灿玾教授唱和
- 3 丁甘仁先生的养生名言
- 4 从清末《医学报》看西医传入对中医学术的影响
- 5 简帛医书方药的研究进展
- 6 太极拳与中医“治未病”
- 7 道家与医
- 8 溯古寻今永生堂
- 9 缣卷由来翰墨香
- 10 袭沛然先生与家乡图书馆
- 11 鸿篇散墨永心留——深切怀念国医大师裘沛然教授
- 12 名医刘民叔医案一则
- 13 要求谨严途径多种--中医药文献整理研究方法举要
- 14 中医学脾的发生学探幽
- 15 “矮小症”命名考
- 16 从文献学角度考张家山汉墓医书成书年代
- 17 《方脉权衡》特点及价值
- 18 龙砂医学流派名医十家简介
- 19 用文化阐释医学 从经典解读文化——王庆其《〈黄帝内经〉文化专题研究》述评
- 20 2010年《中医药文化》稿约